在1960年代,這裡曾是這個小農村中,第一家擁有電視和風琴的家庭,
村裡的小朋友們下課後聚集於此,看電視節目、彈奏風琴度過課後時光。
隨著時代快速發展,約至1970年代末,聽聞財團釋放消息預計開發新屋、觀音等地區,
地價提升也讓許多農村子弟選擇將土地出售,移居至都市發展,而空間也廢棄至今。
返鄉青年與現任的屋主協議,希望老房子未來不是只有剷平的選擇,
而是藉由重新設計能再次成為人們聚集的場域,草創期透過以修代租的嘗試,重新整頓土地和空間。
|
也許是附近居民散步的休憩區,也許集聚在地後生,又或是帶來更多島客認識新屋。
最終我們將成為桃園新屋地區,
一處能讓 loˊ ngin gaˋ(老人家)帶領 heuˊ sangˋ ngin (後生人),
同時後生人也能認識、加入在地文化的場域。